udn / 讀.書.人 / 繽紛心情 / 家庭與職場

【記憶藏寶圖】第一次口對口人工呼吸

2017/06/25 08:08:29 聯合報 文/好腎醫師

  •  
 

第一次口對口人工呼吸 

 

關鍵的心肺復甦術

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在發現一個人沒有生命徵象時必須採取的緊急措施,目的在於不讓人體的氧氣供應與血液循環中斷,在病人恢復自發性呼吸及心跳前能夠繼續保持體內細胞的正常活動,尤其是腦部的細胞--一旦人體缺氧超過六分鐘,腦細胞便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時間持續愈久,救回來的機率愈低。遇到病人需要急救時,時間非常寶貴,一分一秒都是關鍵。

在醫學院學習過程中,CPR訓練非常重要。老師說:「CPR不只在醫院會用到,如果在路上遇到緊急情況,剛好你有學,剛好你做的過程也沒問題,當事者也剛好運氣很好被你救起來,那你就變成英雄了。」隔壁白同學舉手問老師:「如果剛好沒學到,或剛好過程中有瑕疵,那怎麼辦?」後來那一天的整個下午,白同學就一直被老師留在身邊當助教,特別照顧。

在醫院施行CPR是一組人,各司其職,忙而不亂。病人沒有呼吸時,我們會擠壓甦醒球將空氣注入呼吸道,之後再儘快將氣管內管放置到氣管內,最後使用呼吸器來幫助患者呼吸;至於口對口人工呼吸,則多半在電視或電影情節裡,而且這個動作還有被感染的風險,因為你不知道躺著的那個人有沒有什麼特殊傳染病(幻想幫美女口對口急救又是另一回事),就算要做,也需要一個特製的口罩。因此,臨床上我們都沒有口對口人工呼吸的經驗,想都沒想過。

當兵的時候抽中海軍,很幸運地考上了醫官,醫務室成為我的根據地,每次要戰備操演時我就死守在醫務室裡面(顧好藥品,不被敵人擄走),往往被其他人笑我過得太爽。「醫官如果很忙,不就代表你們身體都有事嗎?」我每每用這個回答讓對方無言以對,然後自己順理成章地繼續爽爽過日子。但是,身為中華民國海軍醫官,還是有正經的時候啦!

 

意想不到的第一次

一個連續假期結束,本應周一早上收假的我,提前了一晚回艦上。一登艦,就接到當天值更官的電話,劈頭就喊有人落海,要我趕緊帶急救裝備到隔壁碼頭(軍艦停靠處)支援。我帶了氧氣筒及急救設備衝至出事地點,只見隔壁艦醫官正在評估落水者,因為是我們艦艇上的弟兄,我便負責接手處理。原來,這位弟兄酒醉不慎落水,所幸還有意識,自主呼吸也沒問題,處理後我和輔導長一起將他送進救護車,前往醫院。

救護車一路上速度極快,車也顛簸,上下震盪得很不舒服。忽然,這位弟兄吐了起來,雖然立刻將他翻身側躺,也將口中穢物清除,可他吐完後居然就呈半昏迷,呼吸的起伏似乎也停止了。看到輔導長慌張又肯定的眼神後,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就這樣獻給了一個男生,一個酒醉、剛嘔吐完、口中還有韭菜渣的男生。

做了五分鐘心肺復甦術後,他的意識似乎恢復了,自主呼吸也比較順暢,而我的嘴裡也多了韭菜的味道。

醫院急診室評估後,生命徵象穩定,沒有繼續嘔吐的現象,他順利出院了。住院期間,我去探視他(也是被輔導長的眼神「感動」才去的),看起來還不錯,一直謝我。雖然我真的很高興沒有遺憾,但那味道怎樣也忘不了,所以當他堅持買東西答謝我,只好跟他要一打牙膏,口味最清涼的那種,並在一周內用光。

時至今日,CPR的重點改為持續心臟按摩比呼吸重要,未來口對口人工呼吸應會繼續存於電視劇八點檔的橋段,而我的這個寶貴經驗,就永埋於內心深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