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腳麻沒感覺… 千萬不要拖

2016-08-27

文/王舒民

一位睡覺的阿嬤,孫女因不小心將腳踏車輪輾過她的腳卻渾然不知,導致孫女緊張地哭了,這個近幾年電視很紅的廣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廣告的背後,卻透露一個重要的訊息,為什麼腳會麻?

糖尿病的患者每年一定要檢查至少一次足底,因為怕有小傷口而不自覺;為什麼有傷口卻不知道痛,這是因為糖尿病會有大、小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所以不論是踢到外物受傷或是扎到小釘子流血常常毫無知覺,更因為血管病變導致下肢循環變差,所以傷口不容易癒合,小傷口如果沒有處理好常常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有時候惡化到需要開刀清創甚至是截肢的後果。

下肢循環不良,醫學上稱為周邊動脈狹窄疾病,典型症狀除了末梢麻痛之外,還會有局部溫度偏低,顏色偏白,而且脈搏也會比較微弱;也因為血液循環至末梢組織的量變少,患者在走一段路時,隨著循環血液不足而會有腳麻痛的情形,這種現象在休息後因為血液供應慢慢恢復,所以麻痛感逐漸改善,又可繼續走路,這就是所謂的間歇姓跛行,臨床醫師也可經由這種典型的症狀來懷疑或診斷周邊動脈狹窄的情況。

周邊動脈狹窄與冠狀動脈狹窄一樣會有局部疼痛的現象,只是冠狀動脈會以胸痛來表現,大家對心絞痛比較有概念,也比較重視,更可接受心導管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其實,周邊動脈狹窄經血管超音波診斷後一樣可以先由藥物治療,一般經由藥物治療後即可獲得症狀的緩解,如果效果不佳再考慮血管導管或支架的輔助治療,以避免因循環不足而導致的嚴重後果。

嚴重的周邊動脈狹窄外觀會有色素沉澱所以顏色較黑,而且因為循環供給不足,指甲及毛髮的生長也比較差而會有脫落的情形,如果合併有小傷口而不及早處理,傷口癒合往往極差並常進展為大傷口,如果加上細菌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也會因為循環不佳而使患部的藥物濃度大打折扣,藥物反應不佳的情況下,傷口感染容易演變為敗血症,有時為了保命,就需要外科的介入處理清創甚至截肢手術,截肢範圍則需評估血管狹窄的狀況及位置來加以判斷。

足部傷口的照護非常重要,一旦發現小問題,就需非常謹慎的處理,如果本身就有長期腳麻或刺痛的狀況更是不能輕忽,切忌時間拖久了,小傷口變大傷口,甚至惡化到需要開刀時就得不償失了。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