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腎醫師/醫學系的共同筆記

2019-05-29 06:00聯合報 文/好腎醫師 圖/裴小馬
  •  

K書者聯盟

 

小時候常聽長輩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當學生的時候,朋友幾乎與同學重疊,而國高中時代也都住家裡,所以沒啥機會靠到,直到上了大學,才深刻體會這句話的真諦!

從小念書多是中廣音樂網陪伴我,感覺就算上了大學應該也會是一個人抱著厚厚的原文書慢慢啃,這樣才有大學生的風範嘛。但是,醫學系的課業真的很重,每科教授上課的習慣不同,脾氣差異也大,又都喜歡把「當掉」當成口頭禪,念書實在不宜繼續單打獨鬥,必須組成「K書者聯盟」,共同筆記也就順應而生。

共同筆記簡稱「共筆」,由幾個人一起完成;科目愈困難,共筆組員就愈多。碰上教授脾氣較差、較會當人的,組員會儘量選帥哥美女型的,這樣與教授討論考題時,他比較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來出題。

每位組員負責的章節不同,但任務一樣,就是要將自己負責的科目重點詳實整理並做成筆記,最後由組長統合後出刊。

隨著每位共筆組員不同的語言整合功力,我看過一字不漏全盤輸出的,也看過融會貫通後再用自己文字打出來的。此外,字跡辨識度、排版舒適性、科目難易度等差別,也會影響念書的效率。如果是氣質優雅的女同學整理出來的筆記,讀書過程會自然浮現她的容顏,再配上娟秀字體,一切如沐春風,如有神助,甚至教人對該筆記愛不釋手--我的室友小全就常常抱著共筆睡覺!若是猥褻的男同學做的筆記,雖然我們也感謝他們的辛勞,但花了三天三夜苦讀,這些字似乎就是無法進入大腦的深層記憶。

不過,儘管大部分的考試重點都可以在共筆中找到,能不能考得好的關鍵,仍在於你有沒有認真讀完。一本共筆動輒上百頁,大的科目又會有十幾本,醫學系的考試又常常很多科一起考,即使共筆已方便很多「不方便上課」的同學,大家仍必須靠自己將這些艱澀的資訊存在大腦的記憶區,才得以應付考試。

 

共筆的空白處

 

正如同報紙除了新聞外,還有副刊為之加分,共筆除了記錄上課的重點,為舒緩大家念書的乏味與枯燥,許多組員會在空白處畫插畫、作詩或是寫笑話。笑話寫得好笑,可以提升共筆的品質,但偶爾它會有點顏色,或點到為止教人更加開懷,或略有不當被人直接跳過……無論是哪一種,被嚴肅的該科教授看到,那事情多半就大條了!

我們學校的中文課教授是位嚴謹的女老師,平時穿旗袍且不苟言笑,她的課我們絕對不敢造次。某天,老師心情奇佳,破天荒要看我們的共筆,想知道有沒有將她上課的精髓呈現出來。我還記得那次國文共筆由室友小瑞執筆,他整理共筆的功力有目共睹,而且笑話寫得非常好笑(想當然耳也是有點黃)。

當教授一頁一頁翻看,全班鴉雀無聲,坐我旁邊的小瑞已經汗濕半件衣服。當教授叫小瑞上台時,眾人的擔憂果然成真;教授沒有放過任何細節,她請小瑞將笑話大聲念出來,念完後,全班沉默了一分鐘之久。

教授氣沖沖地說無法容忍高尚的國文被這樣的笑話汙染,揚言要當掉小瑞,語畢便離開教室,留下聽完笑話卻不敢笑出聲的我們,以及還站在台上、已經汗濕整件衣服的小瑞。這件事情後來靠國文共筆組長居中協調,小瑞逃過一劫,但我們卻深受影響--自從小瑞封筆,我們就再也沒有高級的黃色笑話可以欣賞了!

醫學系的共同筆記陪伴我們度過艱困的課業生涯,功勞不可磨滅。只是,隨著共筆的紙張數量愈來愈多,有人會拿來墊便當、當枕頭、當以後的傳承,甚至隔壁的翔哥上廁所沒衛生紙時也會拿去用。

而考完試後的共筆不管流向如何,共筆的內容與同儕間的情誼,卻是永遠刻畫在每位醫學系學生的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